《广西师范大学校报》
出版时间:2017-11-30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雁园故事再回眸


作者:◎朱健香(饰演张中立)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6级本科生


  桂林的秋日好像只是一夜就来了。就在桂林的夏向秋转变的时段,师大首部原创校史话剧《杨东莼》于校庆日首演成功。在时节的变换里排演出的这部话剧,似乎也融入了不同季节的特质:以杨东莼校长为首的首代师专人朝气蓬勃,奋发图强,好似夏季火热而澎湃;以白崇禧为首的桂系军阀残酷压迫,勾心斗角,好像秋天清冷而肃杀。
  机缘巧合下,我有幸在剧组招募演员期间面试成功,于剧中饰演师专教师张中立。从9月15日起到10月12日,进行半封闭式的话剧排练。我同剧组中的大多数演员一样,都是第一次参与到话剧表演中,同时因为《杨东莼》是原创新剧本,我们并没有任何前人的演出排练资料进行参照,一切的一切皆是创举。摸索的难度虽大,但是好在有导演郝芸老师、编剧齐福伟老师与艺术指导李超老师三人的悉心指导,并且少了前人的表演束缚,予以我们想象与发挥的空间更大,终而将这一台戏完满地呈现在了王城校区国学堂的舞台上,为我校八十五周年华诞献上一份专属而独特的礼物。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然而我们并没有十年那么长的时间去排练斟酌,刨却休息的时间,真正排练的也就是二十二天左右。排练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先是个人表演指导,再者按场排演,最后全场联排,于是我们的排练场地也就由音乐学院的小演奏厅到三楼音乐厅再到国学堂,场地不断变化,我们也在不断适应。张中立的戏份并不多,加之我有着较丰富的舞台表演经历,经老师点拨指导后,基本上能够表达这个角色。毕竟不是科班出身,缺失演员基本功训练的我们,在郝导的安排下随王潇琳老师上形体课,开腿开胯,撕肩撕腰,似乎教室里回荡的除了笑声就是惨叫了。
  艺术表演的素材源于现实,为了加深我们对校史背景与人物的理解,郝导便带队到我校前身广西师专旧址雁山园内“采风”。雁山园基本还保留着师专初建时的面貌,其清幽雅静着实令人流连忘返,不禁神往当初的师专师生是怎样的一种学习生活状态。雁山园中最引人遐想无限的还是被胡适称赞的相思树,当年的恋人就在这互诉相思,这份祝福延续到了今天,还成就我们剧组一对情侣,使人艳羡。有感而发,遂是口占七律以记之:
  重返雁园近中秋,雅兴偶遣少年游。
  鱼潜未忍丛丛去,叶落不平片片流。
  东莼念记燕宁阁,暮桥书忆起文楼。
  相思树下诗言趣,红豆随心意难休。
  张中立,虽在剧中是一个有名有姓的进步教师,然而当我翻阅《广西师范大学简史》后,并没有发现他的踪迹,网上亦无他的背景资料,我只能通过剧本那一行短短的简介和几句台词去揣摩这个角色。表演结束后,我才从编剧谢婷婷老师口中了解到张中立亦是有原型的人物。其原型为张宗麟,中国第一位男幼稚教师,与唐现之同为陶行知的得意门生,因遭国民党通缉,而避祸于桂林,得唐现之邀请任教于广西师专。
  “张中立啊张中立,看来爹妈给你取这名字的时候,就定下了你这中庸的性格啊!”作为剧中的配角,张中立的台词并不多,但是这句话便将他生动地展示在了观众面前。张中立是一个中庸、、略带拘谨而又不失真性情的人物,这一点与我的性格颇像,果是投缘。戏剧的表现力在于戏剧情节中设计的矛盾与冲突及其后续的化解与交代。张中立不堪忍受校园浓重的军事管制氛围愤而请辞,后因见学校在杨东莼校长领导下茁壮成长而欣然留下,这样看似“墙头草”的行为,既表达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复杂心理,更表达出了我校初创时期的艰难不易,以及杨东莼校长改革创新的气魄和远见卓识。
  在演出结束后,我曾问过几位观看过《杨东莼》彩排或首演的同学:“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表达你看完校史剧的理解,你会选择哪一个?”诚如西方的名言“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人说“奋发图强”,有人说“坎坷”,也有人半开玩笑地说“水深”(剧中有句台词“广西师专的水可真深啊!”)……在我看来,“珍惜”是我的关键词。一来,师大草创筚路蓝缕,历时局动荡,得师生协力,解发展之困,明师大精神,沐风栉雨八十五载薪火相传,成就如今为西南地区一颗明珠的广西师范大学,此为母校情之珍惜。二来,于剧组中遇诸位良师益友,日夜相处,朝夕相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如今使命既成,各自又回到了各自原本的学习生活轨道中,可能再难同聚,此为剧组情之珍惜。三来,有幸成首批演员,留个人身影于校庆,达人物性情于舞台,展话剧魅力于全校,此为机缘之珍惜。
  校史话剧,是经艺术加工的一种历史再现形式,以真实的学校历史为根本,不是曲高和寡之作,给广大师生的距离感不会太远。我想,在师大八十五周年校庆之际回顾校史,最贴切的表达应该是这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愿师大与每个师大人,有初心,亦有始终。
  “八十五载岁月尊师重道志存高远称独秀,八十五度春秋敬业乐群紫气东来谱新章”,大爱师大,祝师大八十五岁生日快乐!
.

广西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8421次访问,全刊已有11154437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