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校报》
出版时间:2017-11-30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纪念我校首任校长杨东莼,更好地传承学校“尊师重道 敬业乐群”的校训精神,10月12日,校庆纪念日当天,大型原创校史话剧《杨东莼》在王城校区国学堂首演。校史话剧创作历时九个月,剧本八易其稿,主创人员大多为我校在校师生,讲述了杨东莼出任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首任校长,与朱克靖(化名朱笃一)、薛暮桥等地下党员,实践“团体训练”“自由研究”的办校理念,为国家培养一批革命青年的故事。

原创校史话剧《杨东莼》
幕后札记

话剧《杨东莼》创作始末


作者:◎谢婷婷(档案馆)






  从2008年参与“口述校史”团队开始,我做校史编研已经将近十年了。然而,今年元旦前夕,当我接到撰写校史话剧剧本这个光荣重任的时候,内心是忐忑不安的。我从未写过剧本,我们学校也从未有过原创的校史话剧。然而,我还是想试一试。
  我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题立意。这个话剧的目的是宣传我们的校史,必须找准重点,选择一个最佳角度切入,让大家眼前一亮。回顾我们师大85年来的历史,名头最响亮的当属1943年升级为“国立桂林师范学院”的时候。我特地查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关于民国高等教育的档案,当时的中国不设立师范大学,而以“国立”打头的师范学院总共仅有6所。当时的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吸引了一大批著名学者前来任教,为桂林抗战文化城的构筑贡献了力量。要不要以国立桂林师范学院为重点进行话剧创作?我仍然有点犹豫,思索着一个问题:如果放在全国各高校来看,我校历史上哪一个阶段是最有特色的?广西师专!我的脑海里毫不犹豫地跳出了这个答案。我校前身———1932年创建的广西师专在当时被称为“小莫斯科”,在广西当局的眼中,是一所被“赤化”的高校,所以建校仅4年就被撤销,并入广西大学。何为“赤化”?首任校长杨东莼是早期中共党员,1923年入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与组织失联,东渡日本留学,潜心学术。这样一位有着中共背景的学者来担任校长,自然就请来了朱克靖、薛暮桥、汪泽楷、金奎光等一批共产党人“潜”来任教,对学生们宣传马克思主义,引领他们关心国是,探究社会问题。于是,刘敦安、路伟良(杨江)、陶保桓等一批进步学生在1936年先后找到了党组织,成为师专学子中第一批中共党员,后来投身革命,为恢复重建广西各地的党组织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杨东莼校长领导下的广西师专是中共广西党史上的一颗明珠,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一颗明珠。于是,我决定以首任校长杨东莼为题来创作话剧。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也许,从未写过剧本的我,当时就是怀着这样的一股冲劲开始写作的。关于杨东莼治校的故事,我在此前已经做过大量研究,手头资料充裕。杨东莼校长的治校理念“团体训练”和“自由研究”,我都试图通过话剧中的故事展现出来,于是,他处理学生退学的故事、平息军训风波的故事、领导全校开展广西农村经济调查的故事,以及他被白崇禧设局逼走的故事都被我写进了剧本。他请来的朱克靖(化名朱笃一)、薛暮桥的故事也很精彩,尤其是朱克靖勇赴白崇禧“鸿门宴”,被“礼送出境”的故事,可谓惊心动魄,而且在当时的广西师专师生们看来,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就这样,数万字的剧本呈现在我的笔下,这时已是3月开学了。
  初稿上交给几位领导、老师审阅后,大家提出了不少意见,我又根据这些意见进行了修改。到了五六月间,学校聘请广西群众艺术馆郝芸(国家一级导演)和齐福伟编剧加盟,于是,剧本得到了飞跃提升。从六月到九月,这段火热的季节,也是齐福伟老师和我撸起袖子修改剧本的阶段。我把剧本以及整理好的相关校史资料交给齐福伟老师,他研读后不断跟我进行讨论,逐步理清了思路:我的剧本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剧中矛盾不够冲突,使得话剧不够“好看”,后期的修改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于是,齐福伟老师再次明确了主题,即杨东莼当年的办学思想不但奠定了如今师大的校训精神,而且还利用广西师专这个平台为当时的革命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革命者,通过农村经济调查等活动教育了学生,转变了一批旧军官投身革命。于是,在剧本中加大了军训大队部胡大队长的戏份,凸显了以他为代表的桂系军阀与杨东莼、朱克靖等进步教师在办学目的、办学思想上的矛盾,后来还增加了胡大队长通过参与农村经济调查得知父母被兵痞子打死的故事,最后胡大队长被成功转化,为了剧情需要,还增加了童养媳桂花,以及农民老乡等人物,使得这个话剧变得好看起来。齐福伟老师每次修改后,都发给我进行细节上的加工,每次大的修改后,我们就称为一稿,到了9月14日话剧正式进入排练阶段的时候,我们的剧本已是第八稿了。这期间,齐福伟编剧还组织区内外戏剧专家对剧本进行了多次研讨,同时,剧本也得到了学校几位领导、专家的审阅和点评,对我们的剧本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在后来的排练阶段,直到10月12日晚正式上演,齐福伟老师和郝芸导演又做了多次小修改,让每一句台词都能精准地表达剧中人物的感情和思想。
  剧本是首度创作,真正要立在舞台上还需要导演的二度创作。开学伊始,离演出的日子只剩下不到一个月时间了,而戏还停留在纸上,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宣传部、校团委的大力协助下,以郝芸导演为首的三人导演小组(包括郝芸、齐福伟和表演指导李超)开始了加班加点的忙碌,从演员的角色挑选、戏剧能力培训,到角色人物性格分析、剧中历史背景讲解,从舞美灯光音乐服装的设计制作,到协调演出场地以及道具服装等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甚至国庆、中秋假期都没有休息。
  通过高强度的训练和排演,《杨东莼》终于成功上演。这期间,不得不提提剧中的演员,他们大部分都是大一大二的学生,来自我校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音乐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国际文化教育学院等11个学院,百分之九十几是没有上过话剧舞台的初学者。但是,他们克服了一系列困难,特别是饰演桂花的席冠南,每次演哭戏都要真感情发挥,每次哭下来都需要很长时间平静下来;还有杨东莼、胡大队长的饰演者陈依同、刘津,他们才20岁,要克服年龄的障碍;还有于佳玉、陈泓宇、张晓等台前幕后忙碌的学生们……不得不说这三十个学生个个都是好样的!他们通过这次演出活动,不但得到了艺术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得到了提升,重新认识了师大早期共产党人创校的艰辛,认识到革命事业来之不易。30天的排练让师生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也就解释了演出结束后导演组和演员们相拥而泣的感人情景。
  现在回想起来,话剧《杨东莼》的创作过程以及排演过程充满着艰辛和愉快,大家拧成一股绳,奋力向前冲,这种过程是让人非常享受的。作为我校85年办学历史上首部原创校史话剧,尽管它还有些青涩,可它是炽热的、朝气蓬勃的,是有潜力阔步向前的!

广西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8419次访问,全刊已有11154197次访问